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Oxbull.tech 中文站 > RBN中文网 > 0906兽医学博士生导师
0906兽医学博士生导师
发布日期:2025-01-04 17:06 点击次数:166
陈启军
男,汉族,河北省三河市人。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沈阳农业大学校长,辽宁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主任。讲授的主要课程有“高级兽医寄生虫研究专题”和“动物寄生虫学专题”。
自1986 年以来,一直从事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的研究。在疟原虫、血吸虫等血液寄生虫的病原生物学和分子致病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疟原虫逃避宿主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机理,文章发表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有关疟原虫致病因子(PfEMP1)对宿主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多个受体的黏附作用的发现是对阐明疟疾发生机理的重大贡献。
共主持和承担国内外课题16项。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专项课题、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海外合作项目、国外合作项目等项目。共发表SCI 论文90 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6 篇,总影响因子480 以上,他引2200 多次。2014、2015、2016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2000 年以来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或主持人15 次,八次应邀为国际(SCI)杂志和报刊撰写主题综述或前言。
邮箱:[email protected]
张树义
男,汉族,1964年6月,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博士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进化与驯化、人兽共患病。
学习经历和获得学位(按时间倒序):1990/09-1994/12,法国居里大学,行为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1989/09-1990/07,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行为生物学专业,深入研究文凭;1987/09-1989/07,东北师范大学,动物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3/09-1987/07,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学士学位。2015/12-至今,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2006/12-2015/10,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教授;1997/12-2006/1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12-1997/1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995/05-1995/1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按时间倒序):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07-2020/12,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2019/12,主持;英国达尔文基金,2005-2008,主持;欧盟SARS溯源攻关项目,2004-2007,主持;科技部SARS溯源攻关项目,2004-2006,主持
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1-2004,主持;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1996-1999,主持。
主要奖励(按时间倒序):2017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013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1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009年,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邮箱:[email protected]
胡建民
(1959-),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畜牧兽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任学院院长、兽医学一级学科和基础兽医学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兽医协会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副秘书长,辽宁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科学”和“Amino Acids”审稿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动物生理学和生殖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动物医学专业2门必修课,主讲硕士研究生2门学位课;其中本科生“家畜生理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研究生“高级动物生理学”课程2012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主编学术著作3部,副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市厅级项目10余项以及其他各类协作项目5项,完成的2项科研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40篇被SCI收录。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刘文军
男, 1959年生人,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主任,中关村科技园区分子病毒及生物制药开放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与复制调控、疫苗设计以及新型免疫增强剂研发。
主要承担项目:主持并承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卫生部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
教育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1991/5 - 1996/5,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1982/8 - 1985/8,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组织胚胎学,硕士1978/3 - 1982/8,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士
工作简历:1985/8-1991/5,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所助理,讲师;1988/8-1989/8,美国国立动物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6/5-1998/3,美国Oklahoma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1998/3 - 2000/1,美国Oklahoma医学研究基金会/哈佛休斯医学研究所,Research Associate;2000/1 - 2004/8,美国GENZYME公司,Scientist;2004/10 - 至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及生物制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病毒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主任.以通讯作者或共同作者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Cell Host & Microbe、Journal of Virology、Cellular Microbiology和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7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4项,目前已授权24项。
邮箱:[email protected]
何剑斌
男,仡佬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道真县人,1969年12月出生,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87.9-1992.6就读于西南民族学院兽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2.9-1995.6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产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同时分配到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任教,1996年9月考入东北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6月博士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同时回到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任教,1995.7-1997.7任助教,1997.7-2001.7任讲师,2001.7-2007.7任副教授,2007年7月至今任教授。历任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实验室主任、兽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等,2008年3月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2013年4月任学院院长兼学院党委副书记,2015年7月任学院常务院长兼学院党委副书记,2015年9月任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要讲授《兽医产科学》、《反刍动物疾病学》等本科课程。2002年遴选硕士生导师,2017年遴选博士生导师,至2017年9月共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9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人。
现任沈阳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畜禽临床疾病防治学术研究方向带头人、现代牛业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牛业科技创新团队牛病防治岗位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国家优秀奶业科技工作者,辽宁省首届杰出中青年畜牧兽医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兽医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小动物医学会副理事长。 多年来一直从事牛、羊、鹿、驴等草食动物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及科技推广工作,在草食动物的饲养管理、繁育及疫病预警、监测和防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辽宁省畜牧兽医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主持国家星火重大项目“奶牛良种繁育及规范化饲养关键技术开发”,主持辽宁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试点项目“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项目-猪、鸡、肉牛、梅花鹿质量安全高效养殖示范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西丰梅花鹿高效养殖及鹿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关键技术开发”、沈阳市科技项目2项(肉牛安全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攻关)、省教育厅项目1项。以主要完成人参加的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神农科技奖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项1项、三等奖1项。先后在国家级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外文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2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01篇、SCI收录7篇。
姜 宁
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籍贯为吉林省蛟河市,九三社员,1992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辽宁省人兽共患病研究实验室”和“人兽共患病学研究工程实验室” 主要成员之一,主要从事人兽共患寄生虫的病原学和基因疫苗研究工作。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主持省重点科研项目3项。先后参加“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7项,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科技教材1部。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5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7篇,获国家级发明专利5项。单篇最高SCI影响因子为6.859,总影响因子89.7。
先后参加了第十七届国际疟原虫及热带医学研究学术会议和第二届国际寄生虫学术会议暨中国第十一届动物学与寄生虫学研究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受日本文部省资助,以博士后的身份在长崎大学热带病研究所进行疟原虫转基因技术的研究。2010年4月受欧共体支持在乌干达参加“疟疾等对人类危害严重的疾病控制培训”。2011年4月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应急项目。
主讲本科生“家畜寄生虫病学”、“人兽共患病学”、“动物生物学”、“普通动物学”和研究生“动物寄生虫学”、“寄生虫分类鉴定”、“免疫寄生虫学”“动物寄生虫学专题”等课程。独立指导研究生12名(毕业5名,在读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
邮箱:[email protected]
陈泽良
男,197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特聘教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新疆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布病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现任中国医学会地方病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委员、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免疫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永久会员。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兼职导师,内蒙古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1999年毕业于解放军农牧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解放军军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预防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相关研究,先后承担生物医学领域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86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染病重大专项子任务课题、973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3项。
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相关的研究,自2002年以来,先后参与了SARS(2003)、甲型流感H1N1(2009)、NDM-1超级细菌(2011)、禽流感H7N9(2013)、西非埃博拉(2014-2015)等国内外疫情的处置和防控相关的研究研究工作。2014年11月,作为我国第二批赴西非抗击埃博拉实验室检测队的检测组组长,远赴西非塞拉利昂执行埃博拉实验室检测任务,圆满完成了检测任务,为该国埃博拉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执行任务期间,带领检测队员开展科技攻关,显著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以100%准确率和最快的完成速度通过了WHO组织的实验室外部质量考核,为我国检测实验室赢得了声誉。针对埃博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现实挑战,开展了埃博拉早期诊断标识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发现了病毒编码的microRNA可作为早期诊断标识,有望将埃博拉的诊断窗口提前。建立的RPA核酸快速检测方法,可将检测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在布鲁氏菌相关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系统阐述了布鲁氏菌胞内寄生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新的诊断和保护性抗原,绘制了精细的中国布鲁氏菌病分布地图和高风险区域图,为布鲁氏菌病区域性重点防控提供了依据。发现了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窗口期,为防止布鲁氏菌病慢性化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邮箱:[email protected]
王 喆
女,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中心做博士后,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做短期学习访问。2012-201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2015年12月至今,在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任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2017年1月至今,担任SCI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副主编。在《Nature》、《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王喆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发育与进化、畜禽遗传学、生物信息学。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薛慧玲
女,汉族,1979年10月出生,籍贯山东青岛,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专业,先后在耶鲁医学院、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研究生课程《生物信息学概论》。
薛慧玲博士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应用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技术, 利用数学模型或者统计计算的方法整合分析不同层次上基因的调控, 包括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变化, 蛋白相互作用以及表观遗传修饰信号等,从系统的角度和层面上研究动物发育以及疾病的机理。在《Science》《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等SCI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4篇, 第一作者论文3篇。 曾经开发了整合分析蛋白相互作用和基因表达谱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在衰老过程的研究中,分子实验结果证明了此方法能准确预测潜在的与衰老有关的重要调控基因,并从系统水平上研究衰老的动态网络特征。此期间工作,研究方法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上,对衰老过程的研究发表在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
目前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是探索绒山羊毛囊发育的调控机制。以往的研究揭示了一些调控构绒山羊毛囊发育的途径,但是这些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清楚。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鉴定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构建绒山羊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网络, 并预测分析调控关系中可能的结构特性及影响因素, 结合分子生物学试验来揭示其分子功能和调控机制。实验室同时也参与很多合作课题,包括大蹄蝠腹内棕色脂肪形成的分子机制,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刘 洋
(1985-),男,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群众,2012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分子进化,主要教授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蝙蝠短波长敏感视色素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等科研项目,已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6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大类分区一区间期刊。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等荣誉奖励。
邮箱:[email protected]
张 莹
女 ,1982年生,于2016年11月参加工作,教授。
2013.11-2016.10: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兽医学院流感研究所,博士后。 2012.11-2013.10: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院,博士后。 2009.9-2012.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预防兽医学,博士。2006.9-2009.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预防兽医学,硕士。2001.9-2006.7: 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学士。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SKLVBF2018XX,流感病毒水平传播分子机制研究。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李晓东
男,汉族,辽宁盘锦人,1965年6月出生,中国海洋大学农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兼任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研发中心主任。目前承担水产本科生《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硕士生《水生动物育种技术与方法》、《现代渔业进展》、《渔业案例分析》等。
长期从事中华绒螯蟹育苗养殖及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首创我国北方“稻田养蟹”模式并获得发明专利。成果推广20年来,带动起遍布大半个中国的河蟹养殖产业,为全国农民累计增收500亿元。主持承担了国家863及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河蟹育种课题和多项省政府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因在河蟹人工育苗、生态育苗、系列活饵料培养、稻田生态养殖以及海蜇养殖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贡献巨大,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4)、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1),二等奖3项(排名分别为1、2、4),二等奖4项,市厅级奖5项。2011年主持选育的河蟹新品种“光合1号”通过国家级河蟹新品种审定,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SCI论文8篇,主编专著《北方河蟹养殖新技术》。因在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贡献,先后被评为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六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第三批科技创业人才、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领军人才。
正在承担的项目:沈阳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光合蟹业公司与沈阳农业大学联合攻关项目:中华小长臂虾基础生物学及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中华绒螯蟹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等。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刘明春
(1969,1-),女,满族,辽宁省盖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第五届、第六届兽药评审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与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授课情况:主讲硕士生《兽医药理学专题》、《兽医毒理学专题》及本科生《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药物学》、《兽医中药药理学》等课程。
科研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厅科学研究等课题共5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等课题10余项。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
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7篇;出版著作及教材《国家法定牛羊疫病诊断与防制》、《兽医药理学》等8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4部,参编2部。
科研获奖: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贡献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辽宁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教学获奖:2015荣获沈阳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05、2013年度荣获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11年荣获校女职工标兵。主讲的《兽医药理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2人次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共有10人次获校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11人次获二等奖。获得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邮箱:[email protected]
宋林生
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2年晋升讲师,1994年获得南开大学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2015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于1998年、2003年、2005年先后赴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香港科技大学进行访学。2007年3月-2015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4月至今,任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讲课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海洋科学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科技部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及动议专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及常务理事、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5)、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011)、辽宁省攀登学者(2017)、特聘教授等(2016)及杰出科技工作者(2017),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3)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5)。
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免疫学及病害防控研究,在海洋动物免疫学与病害防控、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 计划课题、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农业部和科技部创新团队项目等可以项目,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查明了水产无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分子组成和细胞特征,系统解析了水产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发展了水产无脊椎动物疫病免疫防治的技术原理和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在GigaScience、Frontiers in Immunology、FASEB Journal、Open Biology、DNA Research、Fish& Shellfish Immunology 和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 等国际水产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82篇(影响因子之和达>715),被引用2000余次(H-Index=35)。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二等奖4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担任国际SCI期刊Fish Shellfish Immunol副主编及Scientific Reports、Dev Comp Immunol、PLOS One、Peer J等编委。申请发明专利36项,获授权22项;主编中文专著1部、参编英文和中文专著各1部。
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科研奖”和“中国科学院-澳大利亚BHP Billiton导师奖”,2010、2012、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012年获得“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迄今已培养博士后8人,博士研究生32人,硕士研究生18人。所培养的研究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人次,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人次、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人次、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5人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BHP Billiton奖学金1人次、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2人次、中国科学院地奥奖4人次、国家奖学金7人次、刘瑞玉海洋科学奖2人次和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4人次等多种奖项和荣誉。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制品,聚焦为以下五个方向:
① 系统生物学与海洋生物适应性进化机制
② 海洋病原微生物学与疫病爆发机制
③ 海洋生物免疫学基础与病害防控
④ 海洋生物抗性性状的遗传基础与种质创新
⑤ 海洋生物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招生方向:
① 海洋生物;② 水产养殖;③ 微生物学;④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⑤ 水产医学。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11-84763173,0411-84763003;邮箱:[email protected]
龙淼
男,汉族,1978年10月生,吉林吉林市人,党员,2009年参加工作,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畜禽临床疾病防治,主要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
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下一篇:MOLI万站,正式上线
相关资讯